何謂碳權
2025-03-07
碳權買賣
台灣碳法規現況?
台灣目前未實施強制性的總量管制,為達成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,環境部預計針對年排放量達2.5萬噸(指全廠或全場直接及使用電力間接溫室氣體)者課徵碳費,涵蓋鋼鐵業、水泥業、半導體業、面板業等,約500廠家,占台灣總排放量約54%,將以2024年排碳為基礎,最快在2025年徵收碳費。
至於企業要如何評估碳成本?目前國內碳費討論落在每噸100至1,000元之間,詳細碳費價格仍要等碳費審議委員會最終討論決議。
為鼓勵企業減碳,環境部除了透過「棍子」收取碳費,也以用「胡蘿蔔」自主減量計畫給予誘因。企業可透過自主減量計畫,如採取轉換低碳燃料、提升能源效率、使用再生能源、製程優化改善等措施,可適用優惠的碳費費率。
台灣碳權交易現況?
隨著「排碳有價」時代來臨,為建立完善的國內碳權交易市場,台灣在去(2023)8月7日正式掛牌「台灣碳權交易所(下稱碳交所)」,並在同年12月22日啟動「國際碳權交易平台」,首批上架7個碳權專案,包括潔淨水源、太陽能發電、風力發電和沼氣發電。共27家企業參與(含金控子公司合計45家),共交易8.8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碳權,成交價格落於每公噸3.9到12美元。
至於什麼時候可以買到「國內」生產的碳權?碳交所預計最快9月底上線「國內碳權交易平台」,提供碳權的交易或拍賣,目前買賣雙方都有資格限制,還不開放個人從事買賣。
台灣碳權交易所交易規則:
交易資格 買方以本國法人為限 賣方得為外國或本國法人
交易時間 平日上午9時至下午3時30分
交易單位 1公噸二氧化碳當量
交易貨幣 美元
碳權上架標準 1. 碳權之核發機構應經碳權交易所(TCX)認可
2. 碳權之年份(vintage)應為5年內
3. 碳權專案應符合3項以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(SDGs)
上一則
|
回上頁